胆小慎入,《731》对比《黑太阳731》,网友:不想再看第二遍!
《黑太阳731》有点像纪录片的“展览式”叙事,通过日本少年兵的视角,将731部队的各种人体实验如冻伤实验、活体解剖、毒气实验等残酷场景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。
《黑太阳731》有点像纪录片的“展览式”叙事,通过日本少年兵的视角,将731部队的各种人体实验如冻伤实验、活体解剖、毒气实验等残酷场景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。
上映前,该片在某售票平台“想看”人数高达455.47万,断层式领先其他影片。
《731》这部电影因各方面原因影响吧,上映之后票房虽一路飘红,但争议也非常大...
731这部电影上映后,很快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,好评不少,差评也不少。很多差评都说不如香港电影《黑太阳731》,于是,我找来看了一下,然后回过头再看《731》,感觉那些所谓的差评都是断章取义,没认真看电影的人发出的。
两个小时下来,连一根骨头都没啃到,反倒像吃了碗没放盐的拉面——淡得发慌。
1988年,一部《黑太阳731》如一道惊雷,在影坛炸响,也在无数观众心中种下了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深刻恐惧与铭记。2025年,新片《731》上映,再度将731部队这一沉重的历史话题拉回大众视野。当这两部电影相遇,它们的差距在哪里?
《黑太阳731》采用了“展览式”叙事结构,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主角,而是将焦点集中在731部队的各种人体实验上,通过一系列独立的实验场景来推进剧情。影片以日本少年兵的视角展开,展示了他们如何被战争机器同化以及内心的挣扎,如少年兵石川在目睹小哑巴被活体解剖后信念
也许有人会说票房越高,说明看得人越多,差评数量自然就上来了。实则不然,要知道《哪吒2》上映几个月票房过百亿,好评数量达到了46万,差评也不过4000多条。但《731》才上映仅仅5天,差评率便如此高,属实罕见。
“731”,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而言都会着切肤之痛而又闻之色变的数字代码,它之所以被国人代代铭记,是因为这数字的背后所代表的是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,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国仇家恨。
9月18日,这部筹备11年、跨国取证的电影登陆全国影院。 首日排片占比高达70%,场次突破26万,刷新了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。 哈尔滨首映礼上,导演赵林山谈及创作过程数度哽咽,社交媒体一片“期待铭记历史”的呼声。
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部大制作的战争题材电影,最主要的是看到这部电影的剧本时,我真的看到哭,大家都知道731这个故事,我们中国人真的牺牲太多,那种牺牲是很残酷的,看完剧本之后,你会了解更多曾经的731,以及以前的军人有多痛苦,多么可怜,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
如果你是冲着铭记历史、接受教育的心态去看的,你会失望,电影的核心剧情更像是一部围绕个人求生的“越狱片”或者“大逃杀”,感觉套了个731的壳子,讲了个可能放在别的背景下也能成立的故事,这和很多人期待的严肃历史题材不太一样;
电影院里的国旗飘扬,观众泣不成声,一位七岁男孩看完后哭着对父母说“以后一定要参军报效祖国”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。
网上越是抵制、越是让大家不看、越是打出一星甚至零星评价,731的票房就越逆增长。某豆上的一星零星评价太多了,理由来来,反反复复就是那几点。
今天一睁眼,打开社交软件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。首页全是“重温《黑太阳731》”“老片才是yyds”的帖子,评论区里有人晒截图,有人说看哭了,还有人问“哪里能看高清版”。我寻思着,这不是新《731》刚上映吗?怎么大家都跑去看老片了?点开热搜才发现,原来新片上映后,
9 月 18 日傍晚的影院大厅,电子屏上《731》的票房数字正以秒速跳动:2.98 亿、2.99 亿、3.01 亿 —— 单日票房突破 3 亿的瞬间,候场人群中响起细碎的惊叹。但这份热度里藏着诡异的割裂:前排女孩对着手机里盗摄的片段抹泪,后排大叔却摇头抱怨 “
电影《731》因剧情逻辑争议、历史还原度质疑及导演引发伦理争议的营销手段,在2025年9月18日公映后引发大规模舆论批评,登上热搜。
近期电影《731》热映,观众反响好,票房不错,非常值得一看,而早在37年前,第一部“731”改编的电影上映,这部就是1988年由牟敦芾执导的《黑太阳731》,又名《731》。该剧上映时引起热议,但有些不好的评价,票房仅有90万,其实《731》非常好看,那些差评
想写的内容甚多,又不能篇幅太长,难免有不到或不当之处,敬请理解与指正。——题记。
由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发起、多家机构及人士联合主办的电影《731》专场放映活动20日晚在香港铜锣湾一家电影院举行,逾350名香港市民参与。